淺談規模化養豬場的預防性用藥及其注意要點
近年來,隨著養豬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豬群飼養密度的增大,流通環節的日益活躍,生豬疫病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然而,一方面,在生豬疫病的類型上,生豬的老疫病(如豬瘟、豬氣喘病等)繼續肆虐,新發生的疫病不斷增加,并且許多生豬疫病往往是由于多種病因和多重因素引起的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而且發病癥狀日益非典型化,隱性感染增多;另一方面,在生豬疫病的預防和治療上,雖然有些疫病目前已經研制出了有效的疫(菌)苗,但還有不少疫病尚無疫(菌)苗可供利用;有些疫病雖有疫(菌)苗可防,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而往往豬群發病后由于機體組織器官受損,免疫機能下降,常常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有時甚至治療無效。因此,對規模化養豬場生豬疫病的防治,應樹立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群體保健的觀念,并根據養豬場周邊疫病流行的特點,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藥物預防方案,篩選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藥物,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以控制生豬疫病的發生和傳播。筆者結合現階段規模化養豬場生豬的養殖實際和本人指導養殖場防控生豬疾病的經驗,談談規模化養豬場預防性用藥的方式及其注意要點。
規模化養豬場預防性用藥的方式
季節性預防用藥
在生豬養殖的一年四季中,隨著溫濕度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養豬場生豬的一些疫病的 發生和流行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夏季隨著外界溫度升高,空氣濕度增大,飼料極易發霉變 質,如豬的機體抵抗力減弱,豬群的疫病發生率就會增高,極易引起豬瘟、豬鏈球菌病、豬 乙型腦炎、豬附紅細胞體病、豬弓形體病、母豬無乳綜合征等病的發生;而在氣候驟變的天 氣以及冬春寒冷季節,則極易引起豬肺疫、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氣喘病、豬流行性感冒、 仔豬副傷寒、豬衣原體病、豬傳染性胃腸炎等病的發生。因此,在夏季和冬春寒冷季節到來 之前,養豬場對生豬疫病的防控應在運用疫苗預防的基礎上,全群可采用脈沖式聯合用藥的 方式,防控生豬疾病的發生,其中常用的藥物有支原凈、氟甲砜霉素、泰樂菌素、土霉素、 金霉素、阿莫西林、頭孢唑啉、紅霉素、林可霉素、喹諾酮類藥物等,各養豬場應根據本場 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靈活合理使用。
階段性預防用藥
在生豬生產上,根據生豬的生長發育特點,可以將生豬劃分為哺乳仔豬、斷乳仔豬、生 長育肥豬以及種公豬和種母豬等多個階段,而種母豬又可分為后備(空杯)母豬、妊娠母豬、 泌乳母豬三個階段。在生豬不同的生理階段(或年齡階段),一些豬病的發生也有其不同的特點,如:仔豬紅痢,主要侵害出生后 3 日齡以內的仔豬;仔豬黃痢,常發生于出生后 1 周以內的仔豬;仔豬白痢,常見于 10 日齡~30 日齡的仔豬;球蟲病,一般 7 日齡~21 日齡 的仔豬易感染;藍耳病,仔豬 1 月齡最易感染;而由圓環病毒 2 型引起的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和仔豬水腫病,則常見于斷奶后 2 周~3 周的仔豬。因此,在養豬生產中,可以根據生豬的不同生理階段(或年齡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來預防生豬的一些疾病。如仔豬出生后 2 天~3 天內,每頭仔豬肌肉注射補鐵劑 100mg~150mg(如生血素),在缺硒地區還應同時注射 0.1%亞硒酸鈉與維生素 E 合劑,每頭 1 毫升,10 日齡仔豬每頭再加 量注射 1 毫升。仔豬在 3 日齡、7 日齡、21 日齡分別注射 3 次速解靈(頭孢噻呋 500mg/毫 升,每次 0.2 毫升),仔豬斷奶前一周至斷奶后半個月,用支原凈(50mg/千克)+金霉素(150mg/ 千克)拌料飼喂,同時用阿莫西林(500mg/升)飲水,可有效地預防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 合征和仔豬水腫病的發生。
應激性預防用藥
應激是指豬群在受到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同時刺激時(如仔豬斷奶、免疫注射、去勢、驅 蟲等),所出現的非特異性的全身性反應。豬群發生應激往往容易引起生豬的新陳代謝和生 理機能的改變,導致豬群的生長發育遲緩,繁殖性能下降,產品產量及質量下降,飼料利用 率降低,免疫力下降,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在規模化養豬場,豬群應激反應的大小常常與 生豬的品種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外來品種生豬的應激反應強于培育品種,其中 皮特蘭、比利時長白、臺系杜洛克高于其他品種,培育品種生豬的應激反應高于本地品種。 而引起生豬應激反應的因素則較多,如天氣過熱或過冷、生豬飼養密度過大、豬舍潮濕、仔 豬斷奶、豬群混群或換圈、仔豬去勢、豬群運輸、防疫注射、疾病治療、飼料及飼喂方式突 變等,均有可能引起生豬發生應激反應。因此,規模化養豬場在生豬的飼養管理上,除了應 盡可能減少引起生豬發生應激反應的因素,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抗應激類藥物,如維 生素 E、維生素 C、維生素 B2、電解質、鎮靜劑或中藥制劑;在飼料中適當添加刺五加、黨 參、延胡素,并結合維生素 C、維生素 E 的使用,可使豬群適應氣溫聚變的能力加強等等。
驅蟲性預防用藥
規模化養豬場常見的生豬寄生蟲病主要有豬蛔蟲病、豬鞭蟲病、豬結節線蟲病、豬疥癬 病和豬弓形體病等。生豬寄生蟲的感染狀況可以通過外表觀察、糞便定期檢查和屠宰時剖檢 進行監測,通過檢查監測,可以發現一個養豬場甚至同一頭生豬,混合感染多種寄生蟲病的 現象是相當普通的。因此,規模化養豬場要有效地防治生豬寄生蟲病的危害,對豬群的驅蟲 最好采取統一行動,其中預防性藥物驅蟲是防治規模化養豬場寄生蟲病的主要技術措施,養 豬場在具體對豬群采取的預防性藥物驅蟲工作中,至少必須把握四點:一是養豬場驅蟲必須 要對全場所有豬群統一進行,以防止驅蟲豬群和未驅蟲豬群間的寄生蟲疾病的交互感染;二 是空懷母豬、懷孕母豬、哺乳母豬和種公豬在統一藥物驅蟲后,應間隔 3 個月再驅蟲一次; 三是仔豬應在保育階段后期或生長階段各驅蟲一次;四是對引進的種豬應在并群前 10 天給 予驅蟲一次。
規模化養豬場給予豬群預防性驅蟲,選用藥物應以安全、高效、廣譜、低毒以及減少豬 群應激為原則,如選用“伊維菌素+芬苯達唑”復方驅蟲劑,它不但能驅除生豬體內的線蟲 類和螨類早晚期幼蟲和成蟲以及原蟲,而且用藥的安全性能好,養豬場可以放心地用于包括 懷孕母豬,甚至重胎臨產母豬在內的各階段豬的驅蟲。
緊急性預防用藥
如某一地區一旦發生生豬傳染病流行,必須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根據生豬 疫病的種類和實際情況迅速劃定疫區,進行封鎖,保護易感動物,如屬于生豬的急性烈性傳 染病,必須采取果斷措施,立即撲滅、銷毀、深埋,并對病死生豬尸體作無害化處理。對于一般的病豬及可疑豬應立即隔離觀察和治療;對于尚未發病的豬及其受威脅的養豬場,應在 加強觀察、注意疫情動態的基礎上,根據疫病的種類和性質采取相應的血清或疫苗進行緊急 預防注射,以提高豬群的免疫力,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如發生豬瘟流行時,對無癥狀或 癥狀不明顯的所有豬(除哺乳仔豬外),每頭一律用豬瘟弱毒疫苗 6 頭~8 頭份的劑量進行 緊急預防注射,一周后豬群可得到有效地保護。對于無疫苗可使用或使用疫苗免疫尚未產生 免疫力的受威脅豬群,可以在飼料或飲水中進行預防性投藥,養豬場對預防性藥物的選擇, 應針對當時、當地疫病流行的類型,并結合當地實際的藥物使用效果或通過藥敏試驗,選擇 高敏的預防性藥物。如發現養豬場發生生豬鏈球菌病流行時,可在全群的生豬飼料中按 200g /t~400g/t 加入磺胺-5-甲氧嘧啶,并配合等量的碳酸氫鈉粉,連續應用 2 周~3 周進行 緊急性預防用藥,可有效地防范生豬鏈球菌病在養豬場的流行。
規模化養豬場預防性用藥的注意要點
規模化養豬場采用有針對性的預防性用藥,在生豬疫病防治上雖然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 的作用,但也并不是萬能的,因此,養豬場在使用預防性用藥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六大 要點:
樹立盡可能減少各種藥物使用的觀念
養豬場應根據生豬的健康狀況,制定合理的生豬免疫程序,有效地控制生豬的疫病發生, 從而有效地盡可能減少各種藥物的使用;在防治生豬疫病時,應嚴格按規定使用獸藥和藥物添加劑,遵守用藥劑量和休藥期,盡量不使用滯留性強且有毒的藥物,特別注意防止抗生素、 激素類藥物和合成類驅蟲劑的濫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在儲藏時,應將飼料、飼料添加劑與藥品、消毒劑、滅鼠藥、滅蚊藥或其他化學藥物分門別類儲藏,謹防飼料中混入其他藥物。與此同時,還應特別注意防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受潮霉變,以防霉變飼料招致有害毒素物質 殘留;嚴格生豬的用藥管理,養豬場要充分認識濫用藥物的嚴重性和不良后果,增強對畜產 品安全性及環境保護的再認識,自覺規范養殖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和藥物添加劑的使用; 生豬的飲水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飲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有害物質含量均不可超標,生豬飲用消毒水和豬舍內使用消毒劑,不僅要確保其有效性,同時還要防止藥物殘留,食槽和飲水器必須無毒無害無藥物殘留;注重抗生素、激素類藥物以及一些合成化合物等滯留性強的藥物替代產品開發,從根本上杜絕畜產品中的藥物殘留。
采取相應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規模化養豬場對生豬疫病的防治,必須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注意改善養豬場的環境條 件,提升養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以有效地防止場外疾病的傳入,降低養豬場原發性疾病的 感染率,杜絕或減少其他疾病繼發性感染的幾率。同時要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減少和杜絕 應激因素,避免降低豬群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可使用一些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的營養素,并 加強對飼料來源(如血漿蛋白粉、血球蛋白粉等)污染的生物因子的監測力度。此外,要加 強疫病的診斷與檢測,摸清養豬場多重感染的原發性感染和繼發性感染疾病的種類,建立養 豬場完善、合理的監測方案,實施種豬場疾病凈化,建立健康的種豬群,從而全面提升養豬 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堅持嚴格的隔離封鎖和定期有效的消毒制度,實行自繁自養、全進全出 制度,杜絕帶病豬(包括帶病種公豬精液)從外引入,合理使用疫苗和藥物,時刻樹立全場參 與意識、綜合防治意識和群體防治意識,實施有效的全方位綜合防治措施。
有計劃地合理使用藥物
預防性用藥應根據養豬場當時、當地以及本場疫情發生與流行的特點,有計劃地定期使 用藥物。養豬場為預防生豬的某些疫病,而不是在飼料與飲水中長期添加某種藥物,如若這 樣,就會既增大了養豬場的用藥成本,又極易引起生豬機體內有益菌群的失調,同時還會使 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因此,規模化養豬場一定要根據其使用藥物的藥理特性和藥敏試驗,策 略性地合理使用藥物。在預防性用藥過程中,養豬場既要考慮到豬種、年齡、個體的差異, 又要兼顧到藥物的用藥劑量、療程、給藥途徑對療效的影響,同時還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配合用藥的配伍禁忌以及藥物的殘留和藥物的耐藥性等問題,如養豬場發生豬氣喘病流行時,養豬場為了提高其藥物療效,不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配合用藥的配伍禁忌,而在飼料中已添加有鹽霉素的情況下,又使用防治生豬氣喘病療效較好的藥物如泰樂菌素,其結果就 有可能導致泰樂菌素的毒性增強,從而造成大批豬的死亡。
樹立豬肉食品的安全觀念
規模化養豬場的飼料和飲水安全是生產安全豬肉食品的源頭,因此,養豬場在預防性用 藥時,一定要嚴格遵守行業標準,杜絕違規使用,禁止使用違禁藥物,同時要嚴格執行用藥 的休藥期等有關規定,以確保豬肉食品的安全。
規范使用影響生豬機體免疫應答的藥物
對影響生豬機體免疫應答的藥物如氟苯尼考、病毒唑、利巴韋林、磺胺類和四環素類藥 物等,因其對生豬機體 B 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從而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尤 其在生豬疫苗免疫前后的不規范使用,可能會導致機體的白細胞減少,從而影響免疫應答, 因此,對影響生豬機體免疫應答的藥物應規范地使用。
盡可能有針對性地使用一些中草藥飼料添加劑
我國的中草藥資源豐富,如艾蒿、魚腥草、蒲公英、車前草、辣蓼等,這些中草藥不僅 具有較高的營養成分,而且具有抗菌、消炎、調節臟腑機能、增進食欲、增強生豬機體對疫 病的抵抗力、催肥增重、提高飼料利用率、不產生抗藥性、安全經濟實惠等優點,如將其進 行適當地加工,有針對性地作為飼料添加劑適量添加到哺乳母豬和仔豬的飼料中,既可有效 地防止仔豬拉稀,又可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和斷奶窩重。因此,中草藥添加劑作為預防用藥具 有良好的發展前途,養豬場不妨一試;再如黃芪、黨參、當歸、何首烏等補氣類中藥均具有 活性物質成分,這些藥物除具有補氣助陽的功效之外,還可提高生豬機體的免疫力,增加機 體抗病力;另如“增乳散”由王不留行、益母草、當歸、通草、黃芪、絲瓜絡、甘草等八種 中藥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既能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又能防治母豬產后隱性乳房炎的發生。
在養豬生產中,養豬場還可以將中草藥與西藥合理配合使用,但二者之間的配伍,必須
遵循“中醫辨證”與“西藥辨病”的雙重理論,取兩者之長,以此達到相互協同、增強療效、
相互制約、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如金銀花可以提高青霉素對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喹乙醇與抗菌類中藥如黃連素、蒲公英等的合用,二者具有協同和增強的作用,并可降低喹
乙醇的用量,養豬場可以結合本場的實際,將中草藥與西藥合理地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