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常見豬消化道疾病的鑒別診斷
臨床上以腹瀉、排黃色或黃白色糞便為特征。排出黃色漿狀稀糞,內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
最容易發生于 1~3 日齡的仔豬,個別仔豬在生后 12 h
發病。發病率與病死率較高。
臨床上以排灰白色、腥臭、糨糊狀稀糞為特征。糞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漿狀或糊狀,腥臭、粘膩。
臨床上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腸后段的彌漫性出血或壞死性變化為特征。排出血樣稀糞,內含壞死組織碎片。
主要侵害 1~3 日齡的仔豬,1 周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
發病率高,病死率低。
臨床上以大腸黏膜發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癥,纖維素壞死性炎癥,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為特征。食欲減少,糞便變軟,表面附有條狀粘液,以后糞便黃色柔軟或水樣,直至糞便充滿血液和粘液。
臨床上以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為特征。仔豬糞便為黃色、綠色或白色,可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
成年豬有嘔吐、灰色褐色水樣腹瀉。
10 日齡以內仔豬病死率高,5 周齡以上豬的死亡率低,
成年豬幾乎不死。一般多發生于冬、季,發病高峰為 1~2月份。
臨床上以嘔吐、腹瀉和脫水為特征。水樣腹瀉,
嚴重脫水,精神沉郁,食欲減退。
各種年齡的豬都感染,哺乳仔豬、架子豬或肥育豬的發病率高。本病多發生于寒冷季節,以 12 月和翌年 1
月發生最多。
臨床上以敗血癥、腸炎、使懷孕母畜發生流產為
特征。耳根、胸前、
腹下及后軀部皮膚呈紫紅色,
糞便惡臭,呈淡黃色或黃綠色,并混有血液、壞
死組織或纖維素絮片。
臨床上以腹瀉和脫水為特征。糞便水樣或糊狀,
色暗白或暗黑。
臨床上以水樣或脂樣的腹瀉為特征。水樣或脂樣
腹瀉,糞便從淡黃到白色,惡臭。
病原
臨床特征
流行病學
病理變化
仔豬黃痢
致病性大腸桿菌
胃腸道膨脹、有多量黃色液體內容物和
氣體,腸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癥,小腸壁變薄。
仔豬白痢
致病性大腸桿菌
多發生于 10~30 日齡的仔豬,發病率中等,病死率低。
腸黏膜有卡他性炎癥病變。
仔豬紅痢
C 型產氣莢膜梭菌
空腸呈暗紅色,腸系膜淋巴結鮮紅色,
脾邊緣有小點出血,腎呈灰白色。
豬痢疾
致病性豬痢疾蛇形螺旋體
各種年齡的豬和不同品種豬均易感,但 7~12 周齡的小豬發生較多。本病流行無季節性,持續時間長。
大腸黏膜腫脹,并覆蓋有粘液和帶血塊的纖維素,內容物軟至稀薄,并混有粘
液、血液和組織碎片。
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冠狀
病毒)
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腸系膜充血,淋巴結腫脹,腸壁變薄呈半透明狀。
豬流行性腹瀉
豬流行性腹瀉
病毒(屬冠狀病
毒)
小腸擴張,內充滿黃色液體,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小腸絨毛縮短。
仔豬副傷寒
沙門氏菌
常發生于6月齡以下的仔豬,以1~4月齡者發生較多。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多雨潮濕季節發病較多。
脾腫大、質地較硬,呈暗紫紅色,全身淋巴結充血、腫脹,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呈索狀。
豬輪狀病毒病
輪狀病毒(屬呼
腸孤病毒)
多發生于 8 周齡以內的仔豬。本病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節多發。
胃壁弛緩,內充滿凝乳塊和乳汁,小腸壁菲薄,廣泛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豬球蟲病
豬球蟲
主要危害初生仔豬,1—2 日齡感染時癥狀嚴重。
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局灶性潰瘍。
請點擊鏈接下載瀏覽:
upfiles/201610/12/54e6a066dd94e9cb.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