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豬病防控難題和對策
近年來,養豬業面臨的疾病防控形勢趨于惡化,自2010年底國內普遍性爆發仔豬頑固性產床腹瀉、母豬繁殖功能低下等疾病,已經成為困擾養豬業的頑疾,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經濟效益。通過使用疫苗和抗生素等藥物的傳統防控措施,已經不能有效解決目前的豬病防控難題,需要新的豬病防控策略來提高豬病防控效果。
一、當前豬病防控難題解析:
1、 疾病表現復雜,有些疾病無藥可治:
目前,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為豬病發生的主要形式,使得臨診表現和病理變化不及單純感染那么典型,同時,非典型化病例的出現,使得豬病診斷更加困難。當前豬病流行特點之一就是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如細菌與細菌、細菌與病毒、病毒與病毒或與寄生蟲等。豬一旦發病,多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帶來的后果就是增加了診斷和防制的難度。同種治療方法在單純感染和混合感染病例上呈現出的療效存在差異。原因在于細菌混合共存,其中一些細菌能抵御或破壞宿主的防御系統,使共生菌得到保護。更為重要的是混合感染常使抗生素活性受到干擾,體外藥敏試驗常不能反映出混合感染病灶中的實際情況,故增加了治療難度。
豬病根據病因可分為傳染病、寄生蟲病、內科病和外產科等幾大類,其中75%為傳染病。到目前為止,許多傳染病無有效治療藥物,特別是病毒性傳染病,在治療手段方面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口蹄疫、圓環病毒感染等,同時,近年來不斷有新的病毒性疾病出現(見表1、表2),加劇豬病防控難度。因此,對于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的疾病來說,治療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新病毒疾病由于科研滯后,尚無商品化疫苗可以應用,生產環節中也沒有進行足夠的重視,使得一些病毒性疾病長期危害養豬生產。
表1 已確定能引發豬發病的病毒
病毒 |
所屬科 |
出現年份 |
癥狀 |
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病毒 |
動脈炎病毒 |
1991 |
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狀 |
豬風疹病毒 |
副黏病毒科 |
1992 |
腦炎,繁殖障礙 |
豬圓環病毒2型 |
圓環病毒科 |
1997 |
PMWS,PCVAD |
梅那哥病毒 |
副黏病毒科 |
1997 |
繁殖障礙 |
豬札幌病毒 |
杯狀病毒科 |
1999 |
腹瀉 |
尼帕病毒 |
副黏病毒科 |
1999 |
呼吸與神經癥狀 |
Bungowannah病毒 |
黃病毒科 |
2007 |
心肌炎 |
H1N1流感病毒 |
正黏病毒科 |
2009 |
流感 |
表2 尚未有確定的臨床癥狀的病毒
病毒 |
所屬科 |
出現年份 |
癥狀 |
豬戊型肝炎病毒 |
肝炎病毒科 |
1997 |
亞臨床狀態 |
豬生反轉錄病毒 |
反轉錄病毒科 |
1997 |
未知 |
豬toro病毒 |
冠狀病毒 |
1998 |
可能是腹瀉 |
2、 細菌產生耐藥性:
目前,由于抗生素濫用,細菌耐藥性越來越普遍。以豬鏈球菌為例,陳陸等(2005)對 22株河南省豬鏈球菌分離株的耐藥性進行測定,發現河南省豬鏈球菌耐藥性非常普遍,并且表現出多重耐藥性。5耐及以上的耐藥菌株有 17株,占77.3%。許力干等(2006)對32株豬鏈球菌廣西分離株進行12種臨床常用抗生素耐藥性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廣西區內豬鏈菌分離株耐藥性非常普遍,而且耐藥譜廣,所有分離株對阿莫西林均具有耐藥性,耐藥率為100%;對強力霉素、壯觀霉素、林可霉素、羅紅霉素具有高度耐藥性,耐藥率分別為96%、89%、89%、84%,分離株對3種以上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其中有3株對試驗的12種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表現為多重耐藥性。耐藥菌株的出現,使得我們在選擇藥物時變得十分茫然,療效差不言而喻。
控制豬病,診斷是基礎,藥物是關鍵,治療是目的。藥物是治療疾病的武器,即使藥物質量合格,但若用法不科學,也收不到良效,也會增加治療難度。一是給藥途徑不當。當前以“高熱”為癥侯群的豬病,發病后多減食或拒食,此時若以拌料方式給藥,肯定達不到預期治療效果,但若改為注射加飲水的方式,效果會更好;二是療程不夠。考慮到費用問題,有些人在治療時,往往是病情稍好轉即停止用藥,導致有效濃度維持時間較短,治后又復發,同時,還可產生耐藥性;三是盲目聯合用藥。藥物之間存在協同、拮抗等作用,配合得當,增強療效,相反,降低療效;四是耐藥菌株不斷產生。出現了所謂的“超級細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增加了治療難度。
3、 免疫抑制病危害嚴重:
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導致機體對抗原應答能力下降,對疾病敏感性增強的一種免疫異常狀態。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因有非傳染性因子和傳染性因子兩大類。非傳染性因子有霉菌毒素、營養缺乏(如微量元素、維生素等)、藥物因素(如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等)及應激因素等,其中飼料中長期添加的藥物飼料添加劑近年來用量越來越大,嚴重干擾豬群免疫系統功能。傳染性因子有豬圓環病毒、豬瘟病毒、豬細小病毒、偽狂犬病毒、豬藍耳病病毒、豬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及弓形體等。免疫抑制因子會破壞機體免疫系統,導致機體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免疫應答紊亂,增加了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使得在治療時,除應對因治療外,提高機體免疫力也尤為重要。
4、 體內蓄積的毒素長期危害豬機體健康:
動物機體在長期飼養過程中,不斷受到飼料霉變、病原侵襲產生的內毒素、飼養環境、飼料添加及保健藥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量有毒物質會不斷在機體中產生和蓄積,特別是肝腎內臟器官,若不注意清除這些有毒物質,勢必會持續影響動物機體健康。
細菌內毒素,是G-菌細胞壁上的特有結構,主要成分為脂多糖。當細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細胞時,才表現其毒性,為外源性致熱原,可激活中性粒細胞等,使之釋放出一種內源性熱原質,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豬某些病原體,如多殺性巴氏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生膿放線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嗜血桿菌屬、豬霍亂沙門氏菌等,在使用抗生素時會誘導革蘭陰性菌釋放大量的內毒素,細菌內毒素可通過兩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內毒素血癥,導致機體發熱、血壓降低、休克、白細胞減少、出血傾向、肝臟損傷及心力衰竭等,很多嚴重疾病都直接或間接與細菌釋放的內毒素有關。因此,治療時,若不注意清除細菌產生的內毒素,勢必會增加豬病治療難度。
二、豬群疾病防控對策:
1、母豬保健是豬場保健的關鍵:
近年來產床仔豬頑固性腹瀉廣泛流行,能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有病毒性因素(輪狀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口蹄疫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等)、細菌性因素(大腸桿菌、魏氏梭菌等)、寄生蟲(蛔蟲等)、飼料因素等,在這些因素中能引起7日齡仔豬腹瀉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一些細菌和病毒上。再來看看仔豬,在出生后仍然受著母源抗體的保護,由于母乳中母源抗體的作用,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病,這樣看來,只有一種可能,發生腹瀉的小豬得不到母源抗體或者得到的母源抗體不夠,同時由于和母豬的密切接觸得到了大量的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在母豬體內均作為常在菌存在,不會引起母豬的發病),那么這些病原體在母源抗體低下、免疫能力不健全的仔豬身上很容易導致臨床病理狀態,這就出現了上述這種情況,治療的結果也說明了藥物的效果不錯,但是反復的發生,這個原因只能在母豬身上找。
這樣說來,母豬的健康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現在大多數豬場面臨的實際問題,母豬是豬場效益最關鍵的因素,沒有優良、健康的母豬,商品豬就不會太好,這樣的豬場談什么盈利;另外,選種不錯,管理不到位也不行,還有飼料、保健等等。這些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母豬的健康,進而對其產生的仔豬造成一定的影響,母豬不好,一窩豬都不會好,公豬不好,全群豬都不會太好,因此我們要想在源頭上進行控制,就得養好豬、用好料、用對藥,這樣才能為我們豬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保證。
2、母豬保健的核心是保障和促進機體免疫系統功能:
當前防制豬疫病的方法幾乎都是圍繞病原微生物進行的。規模養豬背景下,在豬和病原斗爭的矛盾中,豬的免疫功能低下成了首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方。如果不先解決這個主要矛盾,而是依舊一味地消殺病原,就陷入了病原越殺越多、藥物效果越來越差、用藥越來越多、過多的藥物損害豬的機能、病越來越嚴重這樣一個怪圈。
可能大多數人按習慣思維認為,依靠現代科學手段,努力把病原控制住,豬病問題完全有把握解決。實際上,只要豬的體質脆弱這個背景條件存在,所有的所謂現代科學手段都可能是徒勞的。
首先,免疫接種是目前應對傳染病的主要手段。免疫接種達到預期目的的前提是免疫系統的強有力反應。而免疫力低下時不能有足夠的反應。過去長期實踐證明十分可靠的疫苗,現在使用的效果也很不盡人意,如豬瘟疫苗。根本原因是豬的反應力下降。而現在使用的大部分豬用疫苗的可靠程度還遠不如豬瘟疫苗。
其次,過多的病原勢必要進行很多疫苗接種。在豬有限的生長期、有限的耐受力和免疫反應力內,不可能容許使用太多的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種類和接種次數實際上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豬的耐受和反應極限。
第三,消毒本身只能殺滅部分病原體,而且同時消滅環境中的有益微生物,這是對豬不利的。
第四,隨著人為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進程,病原微生物也在通過變異應對人的圍剿。
只有免疫力堅強,人為的免疫措施才會有可靠效力。免疫堅強,豬的病原微生物就少得多了,人為的應對措施就簡單得多。所以,只有提升豬的體質,才是解決目前豬病嚴重的根本出路。
3、定期清理豬群機體蓄積的毒素物質:
肝腎是動物重要的解毒、排毒器官,肝腎蓄積的毒素和藥物,長期抑制免疫功能,威脅動物機體健康,嚴重影響養殖業經濟效益,保護動物肝腎健康已經成為動物保健的重點之一。
4、強化營養和改進飼養管理:
豬的飼養密度增加,豬的遺傳潛力提高,豬的生存環境變劣,活豬的流通頻繁,大量添加抗生素和藥物等因素導致:一方面豬的免疫力下降 ,另一方面病原的毒力和變異增加。中國的養豬業面臨日益嚴重的疫病挑戰,疫病導致的損失日益增加。現代瘦肉型豬的高生長潛力犧牲了豬的抗病力,在我國當前疫病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必須重視營養在保持豬群高抗病力的作用,提高飼料中蘇氨酸、蛋氨酸、維生素的添加用量,幫助維護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同時,改進飼養管理的環境控制、消毒等各個細節,保障豬群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