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
病原
|
流行特點
|
臨床癥狀
|
病理變化
|
解剖癥狀
|
豬支原體肺炎
(豬喘氣病,MPS)
|
豬肺炎支原體
|
多發生于6-12周齡,發病率高,死亡率較低,易導致豬生長速度變慢。
|
咳嗽、喘氣、腹式呼吸,劇烈長咳,咳嗽聲每次連續7聲以上。
|
支氣管肺炎和支氣管周圍炎。
|
兩肺的心葉、尖葉和隔葉對稱性發生肉變至胰變,質地變硬,病變組織沉于水。
|
豬胸膜肺炎(APP)
|
放線桿菌
|
各年齡都有發生,發病率和死亡率不等。
|
喘氣、腹式呼吸。
|
肺臟不同程度充血、炎癥或壞死,病變組織變硬。
|
纖維素性胸膜炎,肺臟與胸膜粘連,心包增厚、渾濁。
|
副豬嗜血桿菌病(HPS)
|
豬副嗜血桿菌
|
各年齡都有發生,5-8周齡高發,高發病率和死亡率。
|
喘氣、腹式呼吸,病豬發燒(40.5-42℃)。
|
多發性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漿液性關節炎。
|
胸膜炎明顯,關節炎次之,腹膜炎相對少一些,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豆腐渣樣)。
|
豬鏈球菌病(ST)
|
鏈球菌
|
斷奶后高發,高發病率和死亡率。
|
猝死,發高燒(41-42℃),皮膚發紅,呼吸困難,神經癥狀,軟腳,不能站立。
|
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多發性、化膿性關節炎。
|
以出血性病變和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膜炎為主,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
|
豬萎縮性鼻炎(AR)
|
產毒素的敗血波氏桿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
|
6周齡以下仔豬和中大豬
|
打噴嚏,流鼻水,淚斑,鼻部萎縮或臉部變形。
|
鼻炎、鼻甲骨萎縮變形。
|
|
豬肺疫(Pasteur)
|
多殺性巴氏桿菌
|
條件性致病,一般為散發。
|
發燒40℃以上,咳嗽,咽喉部腫脹,呼吸困難,嚴重時呈犬坐狀,鼻流鐵銹色膿性鼻液,黏膜發紺。
|
全身黏膜、漿膜和皮下組織大量出血,咽喉周圍組織出血性漿液浸潤。全身淋巴結出血,切開呈紅色。
|
肺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區,并伴有水腫和氣腫。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嚴重時與肺發生粘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