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腹瀉綜合征的分析與防治措施
何熾鋒,范文勝 ,朱 雷,吳陽開
摘要:子豬腹瀉綜合征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顯著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仔豬的成活率和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給養豬業帶來巨大損失。文章簡述了仔豬腹瀉綜合征的特點,分析仔豬腹瀉綜合征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
仔豬腹瀉綜合征是指在多樣因素包括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等單獨或共同作用而導致仔豬腹瀉,一般從秋季開始多發,高峰期為冬春季節,主要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排多種顏色和水樣或粥樣糞便、嘔吐和高度脫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仔豬腹瀉死亡占仔豬死亡總數的40%,個別豬場的死亡率甚至達到100%。嚴重影響豬只的生產和養殖,因此,找出較為合理的方法去防治仔豬腹瀉尤為重要。
1 仔豬的生理特點
1.1 仔豬的胃腸道生理特點
1.1.1 消化酶分泌不足
仔豬的乳糖酶分泌最多,脂肪酶分泌也較多,但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分泌不足量,不具備消化大量飼料的能力。
1.1.2 胃內酸度偏高
初生仔豬的壁細胞只分泌少量鹽酸,不足以維持一個穩定的強酸環境,其PH值只維持較低水平。
1.1.3 免疫功能不完善
仔豬可以通過母乳獲得一定的免疫球蛋白,但特異性免疫系統與淋巴B和T細胞發育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受病原物侵害時,不能有效組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1.2 仔豬其他的生理特點
1.2.1 對環境溫度的要求高
產房與保育舍仔豬,對體外溫度的調節、適應能力最差。初生仔豬的最適溫度約為28~32°C,2~4周齡仔豬最適溫度約為25~28°C,5~7周齡仔豬最適溫度約為23~25°C。
2 傳染性因素
2.1 病毒性因素
主要受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瀉病毒(PED)和輪狀病毒感染而導致腹瀉,另外一些病毒也會導致仔豬有腹瀉癥狀:如豬瘟病毒、豬流感病毒、偽狂犬病毒等。
2.2 細菌性因素
主要是能導致仔豬黃白痢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引起豬痢疾的魏氏梭菌以及豬密螺旋體等。
2.3 寄生蟲性因素
常見引起仔豬腹瀉的寄生蟲有豬球蟲、蛔蟲、豬小袋纖毛蟲等,除此以外,隱孢子蟲、類圓線蟲、鞭蟲和棘頭蟲等在腹瀉病例中也偶爾發生。
三種傳染性因素之間沒有特定的界限,可單發,也可以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使病情復雜化,增大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難度,也加大了病死率。
3 非傳染性因素
3.1 環境因素
仔豬離開母體后,環境由無菌狀態變成有菌狀態,環境溫度由恒溫變成可變溫度,大環境的變化使得仔豬產生一種應激,加之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從而導致條件性腹瀉。
3.2 飼料因素
飼料的霉變、飼料中的一些蛋白質含量過高(能夠引起過敏反應)、粗纖維含量過高、微量元素的過量以及不足、營養因子的缺乏等均可導致仔豬腹瀉。
3.3 母源因素
母豬奶水的不足或奶水過好均會導致仔豬腹瀉。
3.4 人為因素
斷奶、閹割、沖欄、防疫、換料、并群、天氣突變、運輸等應激均會刺激仔豬腸道環境,從而導致仔豬發生腹瀉。
4 傳染性腹瀉的防治
4.1 病毒性因素引起的腹瀉
仔豬受病毒侵害后并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可對仔豬進行緊急免疫,也可通過免疫母豬使仔豬產生被動免疫。并對患病仔豬對癥治療,可添加氟哌酸、痢菌凈、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慶大霉素、鏈霉素和磺胺類藥物防止繼發感染,并灌服補液鹽和添加維生素。適當減少飼料,做到少吃多餐,加強消毒,加強管理。
4.2 細菌性因素引起的腹瀉
可對仔豬進行抗生素療法,一般敏感藥物有氟哌酸、痢菌凈、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慶大霉素、鏈霉素和磺胺類藥物等。對脫水嚴重的仔豬灌服,并添加補液鹽和維生素,防治豬只脫水而死亡。同時做好環境消毒,保持豬舍干燥,加強管理。
4.3 寄生蟲性因素引起的腹瀉
定期做好豬群驅蟲和做好滅蚊、滅鼠等工作,從根源上和傳播途徑上減少寄生蟲。一般敏感藥物有丙硫咪唑、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等。并搞好環境衛生。
4.4 非傳染性因素
嚴格引種、檢疫、防疫和消毒,捉好先期管理,新生仔豬注意要讓其盡快吃到初乳,注意豬舍的通風和防寒保暖工作,嚴格把握飼料關,防止飼料霉變,盡量減少各種對仔豬的應激,給仔豬一個良好地生長環境。
仔豬腹瀉高流行時期一般由入秋開始,到冬春季節高發。因此由8、9月開始必須開始做好預防仔豬腹瀉的工作。在發生腹瀉時,不但要對癥治療,也要去找去疾病原因,要懂得從源頭去解決問題。盲目用藥,加重仔豬負擔,導致腹瀉情況更加嚴重甚至死亡。如何防治腹瀉,首先應端正保健思想,針對目前養豬環境,保健是大勢所趨,在預防疾病的同時還可促進仔豬快速生長。俗話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因此不但要做好仔豬保健,母豬和公豬也是十分重要的,新生仔豬一般免疫效果不太好,不能有效預防腹瀉,但如果母豬保健和疫苗做好,仔豬則可以因為母源抗體而得到很好的保護。
5 小結
養豬業日益嚴峻,豬病越來越難診斷和治療,要想養好豬,從根本上控制疾病的發生,就要從源頭抓起,要給予豬舒適的環境,讓豬可以享受到溫暖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搞好環境清潔,新鮮的飲用水和營養的飼料,合適的疫苗保護程序,科學合理的藥物保健,豬只健康,才能減少疾病的侵害。積極主動的采取多種保護健康的措施,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